记录上海税务的辉煌
市税务局退休干部 林志平
“共和国之恋”,是我2019年1月23日在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机关老同志迎春茶话会上二重唱的歌曲。精心选唱这首歌,是为了祝福祖国母亲70华诞。
我出生于1945年8月27日。父亲生前曾对我讲,原先为我取名:志义,义勇军的‘义’。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出于对和平的渴望,父亲特意为我改名:志平。在党和国家的教育培养下,上世纪60年代,我从校门跨入财税机关大门。
大家知道,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税务部门依法征税,提供源源不断的建设资金。在那个历史时期,上海税收总量始终居全国首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税务战线,有逾万名税务人工作在第一线。但从80年代中期,我换了工种,具有多重身份,既有工作证,是公务员;又有记者证,是新闻工作者。先是在《上海财税》(月刊)编辑部任记者、编辑、副主编;后任《中国财经报》上海记者站记者、站长,中国税务报上海记者站记者、副站长、站长,具体负责上海税务系统对外新闻宣传工作。这一期间,着重宣传报道了改革开放前20年上海税务工作的进程,成为这段历史的记录员、见证人。
税收是共和国的“血脉”,为国聚财、理财,是税务人的职责,而真实记录上海税收结构的巨变、总量的猛增、调控的职能,则是我的职责。1998年11月29日,《解放日报》在经济新闻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我撰写的《申城税收20年增长15倍》一文,报道了上海税收的巨大变化。1999后,为迎接共和国50周年大庆,我和同事撰写了《上海50年上缴国家财政资金4257亿元》一文,刊登在《中国税务报》1999年9月13日头版头条,报道了上海1950年地方税收仅1.08亿元,到1998年增至392.22亿元,增长362倍。建国50年来,上海共向国家上缴税收资金4257.53亿元。被称之为共和国“长子”的上海,向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厚礼。
共和国税收的主力军是国有企业,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是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1990年7、8月,市税务局三分局的人员反映,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出口占全国八成的上海照相机总厂,在大批走私照相机的冲击下,经济效益急剧滑坡。作为上海14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的“海鸥df-300照相机国产化”会战面临困境。于是,我会同税务所长一起深入企业调研,撰写了题为《走私货美能达充斥市场,财税部门呼吁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走私活动》一文,刊登在1990年8月7日《新闻报》头版头条位置,引起了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的重视。他立即在报纸上作出批示,相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化解了困难。
很早就有这样一句名言:税收即是国家。某种意义上,没有税收,国家无法生存。为有力遏制和打击利用增值税发票偷、漏税的犯罪活动,捉拿“税耗子”,被誉为国脉卫士的广大税务稽查人员付出了巨大努力。1998年,上海税务部门与计算机软件开发部门合作,运用电脑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市的对增值税发票进行监控和稽核的天罗地网,即“金税工程”二期项目。全面应用10个月,屡立战功,共查补税收3500多万元。为在全国推广这一护税新武器,我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字,撰写了一篇题为《上海税务“110”真灵》的报道,刊登在1998年5月11日《中国税务报》头版显要位置,受到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赞扬和好评。在这前后,我还经常深入查案第一线,陆续采写了《我们身边的“血脉”卫士》《上海公检法税联手打击倒卖假发票专项斗争拉开序幕》《“扫荡”假发票,捉“税耗子”的天兵天将》《蹊跷的歇业户》《24小时决定胜负》《虹桥机场擒“税耗”》等查处偷、漏税的近百篇通讯,频频在报刊上发表,既热情讴歌了广大税收卫士,又严厉震慑了偷、漏税的犯罪分子。
2005年退休之后,我把用笔记录的一篇篇文章,按新闻写作诸要素,编辑出版了《记录上海财税》一书,全书61.2万字,献给我热爱的税务事业。
今天,目睹税收依托日益强大的祖国,量增质优、日长夜大,翻开了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新局面,充分展现了税收对于国家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的作用,并正在为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我不由兴奋不已、感慨万千,真可谓七十年跨越,七十年奇迹,七十年辉煌。
发布日期:2020-02-04 14:56:43